全省化肥使用总量已连续3年下降!用了多年的化肥如何能降下来?8月24日,省土肥总站在宁国市召开化肥使用量“零增长”行动现场会。政府、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合力,直观展示了化肥“零增长”全过程。
先给土地做“体检”
化肥到底要不要用?到底要减少到什么程度才合适?这些都不能“想当然”,而是要依靠“数据”来说话。
在宁国市中溪镇石口村,有一片很特别的农田,它就是该市化肥减量增效试验示范基地。“这一片农田被分割成7个小块,虽然是同一时间种植的同一品种水稻,但是他们用的肥各不相同。”省土肥总站站长程燚向记者介绍,被切割的7个小块分别采用了7种处理模式,分别是:CK单施化肥;化肥+白云石;化肥+秸秆生物质炭;化肥(磷肥用钙镁磷肥);化肥+秸秆还田;化肥+商品有机肥;单季稻+紫云英。
说通俗点,这是土肥部门正在给土地做“体检”,弄清楚病因、病情程度后,才能决定用肥的“度”。记者在现场看到,同一片田同一季的水稻,由于使用肥料的品种不同,用量不同,生长进度差距十分明显。有的苗壮穗实,长势十分喜人,有的枯瘦干瘪,了无生机。
“对于这种生长差异,我们都会详细记录,得出试验数据。”程燚说,目前,我省各县(市、区)都普遍建立了这样的试验基地,为科学配方施肥提供依据。“今后,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,各地可发布适合的配方,实现不同地区用不同肥。”
“水肥一体化”节水节肥
依据这些“大数据”,企业可以针对市场和农民的需求来制肥,农户则可以“对症下药”。如司尔特公司投资建设了测土配方施肥研究基地,建立了土壤数据库;中化化肥安徽分公司利用掌握的测土数据,与明光市土肥站合作,建立了智能配肥服务站。农民打开手机app,找到田地所在位置,就能获得这一地块的肥料配方,并在就近的智能配肥站生产配方肥。
与此同时,处于农业生产前端的各类经营主体们,通过“水肥一体化”技术的推广,将节水节肥落到实处。在宁国市汪溪街道汪溪村天地庄园农业公司,记者在现场看到,大棚里种植的西红柿全部用椰糠作基质,实行无土栽培。“无土栽培前期设施投入大,但后期管理更方便,水肥都是自动化控制,基本不需要人工。”公司负责人介绍,目前他们已建成无土栽培植物工厂12亩,建设精准施肥火龙果连栋大棚20亩,微喷滴灌设施近300亩。园区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,实现节肥30%以上,节水50%以上,节省用工80%以上,每亩节约生产成本300元左右。
三大行动提升耕地质量
据省农委副巡视员梁仁枝介绍,去年,我省化肥使用总量约318.7万吨,已连续3年保持下降态势。同时,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和化肥利用率“双升”,覆盖率达82.4%,化肥利用率37.6%,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342万亩次。
根据部署,全省今年力争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85%,肥料利用率达38%。为此。今年部署实施三大行动:一是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。在金寨、桐城、祁门、怀远、宁国、泗县6个试点县进行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,鼓励积造农家肥,增施有机肥,改善土壤质量;二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。以15个减肥增效示范县为主,突出玉米、蔬菜、水果等用肥量大的重点作物,新安江、环巢湖流域等重点区域,主攻化肥减量增效;三是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。已确定9个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县,通过增施有机肥、实施秸秆还田、粮豆轮作套作、固氮肥田、深松深耕等多种方式,全面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。
据悉,我省将建立土壤肥料信息平台,总结成熟的土肥信息化服务模式,试点推广手机APP一键订肥、智能配肥。同时,积极推进农企对接,组织农企合作配方肥下乡,开展供需对接活动,以需定产、按方配肥、定向供应。